新闻网讯 4月10日晚上,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名家大讲堂系列课程第二十四讲“藏传佛教中国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海淀校区文华楼二层报告厅开讲。讲座由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中文系沈卫荣教授担任主讲嘉宾,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强世功主持讲座,并向沈卫荣教授颁发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聘书。

沈卫荣深入阐述了“藏传佛教中国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关联,指出藏传佛教中国化是中华民族新时代必须要实现的一个伟大的战略目标。藏传佛教中国化并非“汉化”,也不是“伪命题”,而是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深化发展的战略路径。他提出,“中国化”应理解为“中华民族化”,意在将藏传佛教从地方性、族群性的宗教传统提升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资源,实现其现代化与时代化。他认为,藏传佛教于今日中国的维持和发展,必须与新时代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相适应,它既要服务于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之快速发展的现实需求,也要为中国各类宗教实现中国化理想做出榜样性的示范作用。要努力将藏传佛教于全中国的良性和理性的传播、发展,当作实现中国宗教之时代化的一个样板。
强世功指出,藏传佛教为何需要“中国化”,这一提问本身就揭示了对“中国”与“中华文化”理解方式的复杂性。中国化不是单向的同化,而是各民族、各文化共同参与建构中国的历史过程。无论是藏传佛教、汉传佛教,还是伊斯兰教、基督教乃至道教,都在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深度交融中实现了各自的“中国化”。强世功特别指出,中央民族大学拥有宝贵的语言与文献资源,应在语言、历史、宗教的交叉融合中,真正解码中华文明的深层结构。要走出学科壁垒,让掌握语言的研究者深入义理探讨,也让理论研究者重视语言与文献的基础训练,从而推动中国学术体系的自主构建。

该系列讲座由中国民族学学会主办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协办,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就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核心理论问题展开讨论,旨在推动学校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建设。【以上内容为专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摄影/亓庆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