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时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时讯 >> 正文

新中国民族关系的壮丽史诗——专访《新中国民族关系的回顾与前瞻》作者李俊清

来源:宣传部 周陈      发布日期:2021-03-24    

李俊清,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兼任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家民委民族语文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新疆智库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中国政府与政治、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决策咨询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著有《中国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导论》《族群和谐与公共治理》《现代文官制度在中国的创构》等著作多部。

新闻网讯 近日,李俊清教授新书《新中国民族关系的回顾与前瞻》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对当代中国民族关系进行了系统梳理: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的发展成就;分析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民族关系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了推动中国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我们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什么样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有了哪些重要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民族关系面临哪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李俊清教授。

记者:李老师,您好。您能简单介绍一下《新中国民族关系的回顾与前瞻》的写作背景与时代意义吗?

李俊清: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错综复杂的重要历史节点上,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决定。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回顾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历史,从中发掘出时代需要的经验与启示,是推动我们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只有了解一个国家从哪里来,才能弄懂这个国家今天怎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也才能搞清楚这个国家未来会往哪里去和不会往哪里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们的基本国情,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伟力的重要举措。因此,党的民族工作史、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关系发展史,是党史、共和国史的重要内容,而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系统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关系的演进变化以及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发展完善,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我们身处伟大的变革时代,使命感、责任感、家国情怀是学者应有的品质和情怀。学术研究要契合时代脉动、推动时代发展,这就是本书的时代背景和写作动机。

记者:李老师,您能给读者介绍一下我们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吗?

李俊清: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民族工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开辟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方面不断探索,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体系。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展民族识别工作,建立民族自治地方政权体系,实施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核心原则的民族政策,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各项经济社会事业。不但保障了各少数民族群众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而且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法制化,民族政策与市场经济的融合正不断深化。当前,中国民族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出,使中国民族关系朝着更加融洽的方向发展。所以,一部民族关系发展史,就是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圆伟大梦想的历史。

记者:李老师,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有了哪些重要的发展?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

李俊清: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发展。颁布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城市民族工作条例》以及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建立了完整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以法制形式确认并保障少数民族权利。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推出了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等新举措,并专门制定了少数民族事业规划,进一步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发展的支持力度。2019年,民族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57.9亿元增加到100452.1亿元,增速连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交通通信、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都有了重大发展。尤其是在2020年底,包括“三区三州” 深度贫困地区在内的占到全国多数的民族地区贫困县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致富路上,一个民族都没有少。

记者:李老师,对关于如何推动中国民族关系和谐发展您有什么样的思考建议?

李俊清:首先是要全面提升综合国力,夯实应对民族问题的基础。其次要加速推进民族地区市场化进程,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借助市场机制与公共权力调控,疏通国内区域间利益分隔状态,进而增进民族间的交流融合,将国民整合成牢固的利益共同体。第三要推进现代国家建构,通过完善治理结构、优化社会管理制度设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良性互动,强化公民对国家的政治认同。第四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文化家园。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最牢固的纽带。鼓励与支持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融汇分享,形成为国民广泛认同的共同文化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第五,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线是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Copyright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