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时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时讯 >> 正文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名家大讲堂 | 第五讲:秦汉“大一统”与民族关系新局

来源: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      发布日期:2023-12-10    

新闻网讯 12月6日晚,“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名家大讲堂”系列课程第五讲“秦汉‘大一统’与民族关系新局”在海淀校区知行堂开讲。两百多名师生听取学习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王子今分析秦汉“大一统”的形成与发展中民族关系新局的建立。讲座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石亚洲主持。

王子今强调,秦汉大变局的一大政治表现形势为封建世袭制向郡县制的过渡。秦定天下,空间远迈黄河、长江流域,北至匈奴,南及越地,自帝王至于工匠,“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疆域共同体的逐步形成促进了秦汉“大一统”牢固稳定政治共同体的形成。儒家、墨家、法家等各思想流派融合交流,奠定了“大一统”政治格局的理论基础。王子今指出,结合《三国志》等经典文献著作以及秦统一后周边空间在经济、政治、文化上产生的变化,可以发现秦的统一有力助推了国内各民族文化进一步交流与融合,对于中国的民族史动态研究和民族关系新局建立有着重要影响,启示我们从世界史的视野认识秦统一的意义和价值。

王子今指出,不同的民族政策对于处理民族关系有着不同的影响。汉朝在地方辖域、官员设置、文化建设和版图扩张等方面,以灵活多变的政策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扩张汉文化的影响,推动“大一统”新格局的形成。长城作为交通工程兼军事工程,在北方民族问题的处理上发挥着特殊的军事防御与战略设计作用。察举制的设立,灵活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方式,深化了儒学作为意识形态的主导,推动国家意志高度集中,成为隋唐科举制铨选官员的先声。王子今深入浅出地引用历史人物、历史判断与各家学者观点,融汇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汉语言文字学等多学科知识,批判性地指出民族新局形成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以及对于今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借鉴意义。

石亚洲表示,王子今教授的讲座从秦汉史的切口进入,立足古今结合的角度,对于我们今天理解秦汉史、大一统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培育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发。

该系列讲座由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主办,学校科研处协办,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就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核心理论问题展开讨论,旨在推动学校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建设。【以上内容为专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摄影:李睿琪、刘鹤童)


Copyright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