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时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时讯 >> 正文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名家大讲堂 | 第四讲:经史传统与中华文明特质

来源: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      发布日期:2023-12-05    

新闻网讯 11月30日晚,“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名家大讲堂”系列课程第四讲“经史传统与中华文明特质”在海淀校区知行堂开讲。两百多名师生听取学习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分析经史传统对中华文明历史进行原理化后形成的中华文明特质。讲座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强世功主持。

张志强阐述了中国经史传统的源流,认为中国经学和史学不能分别孤立而论,“六经”的来源都是史,是上古三代政治实践的产物,都是政治经典。他提出,中国经史传统蕴含的天人之际的政教原理,包括穷变通久的“通史”原理,以及天下一家和天下为公的“大一统”原理,这些奠定了中国规模广大、既久且大的文明基础。

张志强指出,“中国”之为“中国”,是因为古代中国人很早就客观理性地知道天地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是克服和超越所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形式的存在,中国意味着建在天地的中心,是克服任何地域的、族群的、小团体的、个人的自我中心的存在。“中国人”之能够克服自我中心,从世界出发理解世界,从天下出发理解天下。在天人之际的中国政教关系中,“天”不开口说话,老百姓说的话是“天”说的话,需要判断和掌握,形成上本天道、下符民意的中国政治传统,形成政治化宗教、宗教化伦理、伦理化政治的循环嵌套关系。从中国经史传统中探寻到的中华文明传统核心原理,对于我们今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相当重要的借鉴作用。

讲座开始前,强世功向张志强教授颁发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聘书。

强世功指出,中国经史传统提供的这一套知识体系与今天从西方传入的现代人文社科知识体系很不一样。在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过程中,首先就需要深入理解中国经史传统,理解这一套让人有陌生感的知识思想,从而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之所以不断发展壮大背后的深层学理、道理和哲理。我们唯有对中国传统知识体系有深入理解和切身体验,才能树立起文化自信,才能不断推进西方各种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从而建构其自主的知识体系。张志强教授对中国经史传统有独到的阐释,对我们学习和理解中华文明特质,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与价值。

该系列讲座由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主办,学校科研处协办,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就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核心理论问题展开讨论,旨在推动学校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建设。(摄影: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李睿琪、张颜亦)【以上内容为专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Copyright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