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时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时讯 >> 正文

陈心想:铸牢“互依共存”的命运共同体是反碎片化、对抗现代性风险的可靠路径

来源: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发布日期:2021-06-17    

新闻网讯 近日,我校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陈心想教授在西安召开的“2021年中国社会发展高层论坛”宣讲了自己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领域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在这次论坛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数十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上百位学者围绕“中国社会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学”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论坛报道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报》6月2日头版头条。

陈心想在宣讲中提出,中国在新发展阶段可能会面临碎片化社会和风险社会两种后果倾向。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的过程将加速碎片化社会的形成,而现代社会中的各种不确定性风险又对我国的集体凝聚力、系统抗风险能力提出了要求,建立“反碎片化”共同体是大势所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中“共同体”概念的核心为“互依共存”,意味着集体性、凝聚力和系统性。因此,铸牢“互依共存”的命运共同体是反碎片化、对抗现代性风险的可靠路径。陈心想认为,“美美与共”的大同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这与我国建设现代化社会过程中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异曲同工之妙。学术界尤其是社会科学研究者,需要引导人们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社区之间、阶层之间和个体之间的联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以社区为单位,将具有弱关系的个体整合起来共同抗疫,取得了良好成效。这一实践经验表明,创造“弱关系”、为人们创造互相了解的机会,是将个体嵌入整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树立共同体意识是实现社会团结和秩序的核心,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效路径,应以交往交流交融为主旨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铸牢互依共存、生生不已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Copyright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