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中央民族大学作为中华民族团结和睦大家庭的缩影和象征,肩负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和使命,在近70年的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协同推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研究阐释、创新发展、传播交流,努力发挥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执着继承者、自觉传播者、带头实践者的表率作用。
五年来,中央民族大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努力践行“美美与共”校训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团结理念,播撒和谐种子,在保护、传承、传播、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助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传承红色基因,铸就政治底色
中央民族大学作为具有红色基因的高校,坚定走出一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惠及人民的“红色育人路”。五年来,学校不断丰富践行“美美与共”校训精神,以大学文化为引领,传承红色基因,铸就办学政治底色。
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成立大会
2019年3月16日,中央民族大学与其他8所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高校一道,共同发起成立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积极开展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好高等教育的有益探索。
学校广泛组织校内外专家学者开展校史溯源、校史研究、校史修编工作,2019年9月开学初,作为传承大学精神、展现大学文化、记录学校发展重要载体的校史展与广大师生员工见面。
“我从延安来”主题晚会
编创《我从延安来——庆祝中国共产党延安办学八十周年主题晚会》,用朗诵、舞蹈和纪录片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阐释了学校与这片红色土地的不解情缘,充分展现了红色基因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气势恢宏,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为国而歌》电影首映礼
举办电影《为国而歌》首映礼、音乐剧《石榴红了》首演等红色经典活动,激励广大青年学子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不畏艰险、勇于奋斗、开拓创新,努力追求梦想。
音乐剧《石榴红了》首演
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刻论证学校的办学史就是中国共产党扎根中国大地创办民族高等教育的成功实践,将延安精神与红色基因在师生中广泛传承,弘扬创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根基。
赓续团结理念,铸就共融特色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一项基础性、长远性、战略性工程。学校通过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赓续团结理念,为民族团结培根铸魂。同时,高度重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对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把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课堂、实践、网络等多种形式的传承体系,为各民族师生搭建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铸就共融特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马克思主义与民族团结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改革开放 40 年与新时代”学术研讨会合影
近年来,学校积极建设全国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市马克思主义与民族团结教育协同创新中心、首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站等多个工作创新平台,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理论探索和工作实践。
《爱我中华》民族韵律操成为学校品牌项目走进首都中小学
通过丰富工作载体、创新方式方法,探索形成了民族团结结对共建、《爱我中华》韵律操、“石榴籽”艺术团、民族学生健康成长关爱帮扶、爱国主义教育“同心圆”等品牌项目,“育人”与“育心”相结合,成为新时代多元和谐共融的“模范生”。
“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宣讲团
组织师生组成“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宣讲团,在北京、新疆、西藏、宁夏、云南等8省(直辖市、自治区)开展20余场次宣讲,将亲身参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难忘经历,变成厚植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的生动课堂。
从延安到北京,从毛泽东同志为学校亲笔题写“团结”,到习近平同志到校视察时充分肯定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学校坚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初心不变,担负使命光荣前行。
播撒和谐种子,铸就一体本色
和谐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核心特征和最高价值准则。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育人优势,将和谐融入大学生教育,厚植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深厚土壤,播撒和谐种子,构建多元一体校园文化体系,激发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珍稀典籍汇编》
首期内蒙古乌兰牧骑培训班开班
中国刺绣传习营
近年来,学校出版含22种民族古文字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字珍稀典籍汇编》等珍稀典籍;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入选文化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大力保护传承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开设内蒙古乌兰牧骑音乐创作、舞蹈编导高级研修班,组织“争做乌兰牧骑文艺轻骑兵”主题活动,大力弘扬新时代乌兰牧骑精神;举办“民族记忆·珍贵典藏”古籍特藏展、民族传统医药文化展、“锦绣中华”专题展及中国刺绣传习营等;推出了《石榴花开》《红河谷(序)》《生命之光》等大批既反映我国各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内涵与精华,又具有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再见民大》毕业生晚会
以“民族情•文化结•爱国心”为实施主题,以“五位一体”思政课体系为课堂教育主渠道,以“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展等主题活动、《家园》《再见民大》等品牌晚会、大学生民族地区社会调研为实践平台,大力营造“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的校园文化,传承保护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为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窗口。
联合国邮政发行农历庚子鼠年纪念邮票
蒙曼、杨桂萍等一线教师通过“学习强国”、《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中宣部“讲好中国故事”专家学者团队等平台,讲好中国故事,普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殷会利教授为联合国邮政发行的农历庚子鼠年纪念邮票设计副票和版章,整体设计在传承以往发行的“中国农历生肖”系列邮票统一风格的基础上,以传统剪纸艺术为灵感,以红色和金色为主色调,综合考虑“鼠”这一生肖形象的中国特色,用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地铁7号线花庄站《古运新航》
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创作团队承接的北京地铁6号线西延段公共艺术项目设计、7号线欢乐谷站公共艺术作品,将对北京的深深情感融入到设计中,在网上被誉为“美的可以拍婚纱的地铁站”“最受百姓喜爱的艺术品”称号,7号线广渠门内站的作品荣获马赛克行业的最高奖——金魔方奖。
“锦绣中华·魅力民大”亮相新西兰中文周
“锦绣中华·魅力民大”献礼巴黎国庆70周年专场晚会
学校打造了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的“锦绣中华·魅力民大”品牌文化活动,采用喜闻乐见的艺术展演形式,赴海外进行艺术巡演巡展,原汁原味,多方位展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誉为“宣传中华文化的靓丽名片”。
近年来,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坚持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紧密结合,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指示精神,充分展现各民族多元一体、美美与共、共铸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繁荣景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学校的重要使命,学校在办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含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华,逐渐在各族师生中形成以“矢志不移、为国奉献”爱国精神、“多元一体、同心聚力”团结精神、“兼收并蓄、互鉴融通”和谐精神为核心的价值理念,自觉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增强文化自信,助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